关于醴陵市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来源:醴陵财政局| 作者:醴陵财政局| 发布日期:2019-01-22| 字体[ 大 中 小 ]
醴陵市2019年度财政预算公开
目录
第一部分 关于醴陵市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一、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二、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
第二部分 醴陵市2019年预算公开表格
一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表
二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表
三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本级支出表
四、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
五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
六、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
七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
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
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表
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表
“三公”等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表
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
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
第一部分
关于醴陵市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与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各位代表:
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我向大会报告醴陵市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,请予审查。
一、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2018年,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财政工作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,坚持新发展理念,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纵深推进财税体制改革,全力支持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深入推进“四大战役”,全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
(一)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
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.78亿元,同口径增长11.03%。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.01亿元,同比增长7.81%;非税收入完成10.77亿元,同比压减14.55亿元(主要是落实省人民政府压减非税收入的要求)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8.01亿元,同比下降9.69%(主要是非税支出压减)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
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.29亿元,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.55亿元。
上级补助收入0.77亿元。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
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17万元,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517万元。
(四)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
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.7亿元,其中:财政补贴11.9亿元。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3.7亿元。
(五)地方政府债务情况
2018年省财政厅下达市本级政府债券6.06亿元,其中新增债券4.9亿元,置换债券2.73亿元(含借新还旧债券1.16亿元)。截至2018年12月底,市本级政府债券余额76.9亿元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预算执行情况是快报数,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一些小变动,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。
回顾过去一年的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,主要有以下特点:
1.收入质量提高。今年以来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、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压减非税收入的多重挑战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、科学调度,财税部门和各协税护税单位通力配合,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信息平台的作用,切实加强税源监测分析,挖潜堵漏,应收尽收,全市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。随着税收收入增长和非税收入大幅压减,我市财政收入结构明显优化,质量显著提升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.21%,同比提高21.04个百分点。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为59.85%,同比提高23.66个百分点。
2.支出进度提速。今年以来,面对较大的财政收支矛盾,财政部门通过加强库款调度、提高支付保障水平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等措施,确保有限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,全面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。一是重点支出应保尽保。全年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54.15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,较好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其中:教育支出9.52亿元,重点支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,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.1亿元,城乡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达到320元、170元,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到每月55元。全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.63亿元,支持打赢“脱贫攻坚战”。二是产业投入逐年增加。牢固树立“抓产业项目建设就是抓财源建设”的意识,积极助推“产业项目建设年”活动深入开展。全年累计拨付“四个十条”资金5636万元,为企业加速发展和不断成长,注入强劲动力。三是投入方式不断创新。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,推动企业增资扩产、创新发展。到目前为止,通过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,已经顺利为22家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争取贷款资金2.4亿元。众微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在我市完成股权投资3000万元。发挥农信担桥梁纽带作用,为115家企业及农业项目提供担保贷款1.69亿元,其中农业项目信贷8190万元。
3.财政改革提效。坚持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,不断优化服务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。一是落实财税征管有关改革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各项政策,全年全市减税达1亿元,取消、停征、免征及降标收费达1000万元,支持企业“轻装上阵”。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。今年对市本级532个重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,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科学申报绩效目标,增强资金使用效果。扩大第三方绩效评价覆盖面,全年委托第三方绩效评价的民生、社会发展建设等项目34个,涉及金额8.85亿元。三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。层层压实市、镇、村、企责任,农村综改试点试验主要项目有序推进。11个综改试点项目全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,并通过财政部现场考评。
4.管理水平提升。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念,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管理实效,切实加强了财政资金和政府债务的监管工作。一是完善了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相关制度。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采购及财政评审相关事项的通知》。全年完成项目评审849个,审定金额56.6亿元,审减10.4亿元,审减率为15.4%。完成政府采购6.09亿元,节约财政资金1.03亿元,节支率约14.5%。二是健全了财政监督管理机制。强化“互联网+监督”工作,完成“互联网+监督”省级惠农补贴项目公开目录上报。加强了财政监督职能,开展了残疾人保障金、镇村财务等专项检查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。三是加强了债务管理。摸清了全市及各单位的政府隐性债务底数,制定了隐性债务十年化债方案,初步厘清了政企责任,稳步推进了平台公司转型升级。
各位代表,过去的一年,是我市财政运行非常艰辛的一年,财政工作面临着国家实施大幅减税降费政策、省委省政府大幅压减非税收入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等困难和挑战。面对困难和挑战,全市财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负重奋进,攻坚克难,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回顾一年来的工作,尽管过程艰难,但结果较好,这主要是市委科学决策、坚强领导的结果,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,也是各级各部门团结一心、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财政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,这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速放缓期、政府偿债高峰期、产业转型阵痛期 “三期叠加”的形势还在延续;支出刚性需求与可用财力增长有限而形成的缺口难以平衡;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“三保”支出不断链的底线不容松懈;财政改革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对此,我们将高度重视和积极正视,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,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努力加以解决。
二、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
201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”“一谷三区”“两个走在前列”战略部署,坚持“稳中求进”工作总基调,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,厉行节约,量入为出,量力而行;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,有效盘活存量资金;调整优化支出结构,突出保障重点;全面推进绩效管理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;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着力构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“防火墙”。为打赢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深入开展“产业项目建设年”活动,全力推进“四大战役”,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宏伟目标提供财力保障。
基本原则是:坚持开源增收与节用裕民、坚持重点突出与兼顾一般、坚持加快预算执行与提高使用绩效、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四个结合的原则。
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,2019年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是:突出“三大重点”、解决“三个问题”、实现“三保”目标,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水平。
突出“三大重点”,解决“三个问题”:一是抓全面绩效管理,解决资金绩效不高的问题;二是抓存量资金盘活,解决财政资金沉淀低效的问题;三是抓专项资金统筹,解决资金投向较分散的问题。
实现“三保”:一是保工资。足额编制人员经费,不留缺口。二是保运转。单位运行经费在财政部门核定的控制数内细化预算、科学编列。三是保基本民生。力保教育、医疗、社保等民生实事所需。
依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,2019年市本级收支预算的总体安排是:
(一)一般公共预算
综合分析2019年财政经济发展形势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39.91亿元,同口径增长7%。预计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为69.12亿元。
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,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.12亿元,其中:民生领域支出48.71亿元,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70.47%。主要包括:
教育支出9.65亿元,同比增长2.36%。
科技与文化支出2.67亿元,同比增长5.86%。
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.78亿元,同比增长8.82%。
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.76亿元,同比增长1.37%。
节能环保支出9987万元,同比增长11.53%。
农林水事务支出7.06亿元,同比增长8.23%。
交通运输支出1.13亿元,同比增长12.95%。
住房保障支出1.52亿元,同比增长2.55%。
“三公”等经费预算:
2019年“三公”经费预算数3510万元,其中:公务接待费1841万元、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669万元、因公出国(境)费0万元。
“三公”经费预算数增减变动说明: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减少225万元,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、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若干规定,及公务接待费管理越来越规范,此项支出逐年下降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比上年减少107万元,主要原因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,公务用车保有量减少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
2019年,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26.13亿元,其中本级收入25.33亿元、上级转移支付收入预计5500万元、上年结余收入2500万元。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,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.05亿元、上解上级支出300万元、调出资金13.8亿元、年终结余2500万元。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
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1500万元,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,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1500万元。
(四)社会保险基金预算
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4.33亿元,支出预算12.53亿元,本年收支结余1.8亿元,年末滚存结余9.7亿元。
三、完成2019年预算任务主要措施
2019年是建国70周年,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,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。在新的一年里,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着力做到“六个突出、六个持续”,确保实现全年预算目标任务。
(一)突出党的领导,持续以政治建设统领财政工作。牢牢站稳政治立场,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不断强化“财”自觉服从服务于“政”的意识,坚决维护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统领,从严从实抓好党建,确保财政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。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增强 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落实“三个坚决”,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各级各项工作任务上来。切实增强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创新思维、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,着眼全市发展大局思考、处理和解决问题,更好地服务市委、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,算好账、管好钱、当好参谋。
(二)突出高质量要求,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。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双管齐下,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较快增长。一是继续依法征管税收。认真落实收入组织原则,加强各税种征收管理措施,有针对性地做好税收征管工作,堵塞漏洞,挖掘收入潜力。二是巩固压减非税收入成果。按照省人民政府“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”要求,严格规范非税收入征管,继续将非税收入压减目标落实到位。三是配合推进税收征管体制调整工作。稳妥推进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,增进财税部门协调联动,增强税费征管能力,提高可用财力水平。
(三)突出产业项目建设,持续放水养鱼培植财源。始终坚持“经济决定财政”的理念,切实抓好财源建设,广辟增收“源头”。一是做好“减”法,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。按照中央明确的新一轮更大规模、实质性、普惠性减税降负举措,严格落实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标,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,对小微企业、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等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,激发企业发展活力。二是做好“加”法,加大投入为企业助力。围绕“产业项目建设年”活动,不断加大财政投入,统筹盘活财政资金,对符合政策条件的资金进行提前预拨,尽快使资金量转化为实物量。通过政策激励、项目补助、股权投资等渠道,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。三是做好“乘”法,撬动资本为发展资金增值。进一步增大产业发展资金规模,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、撬动与杠杆作用,利用贷款风险补偿金、农信担担保基金等工具,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。
(四)突出利民为本,持续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做好民生工作。一是注重民生发展。聚焦就医、就学、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,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推动落实新一轮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,支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。二是注重脱贫攻坚。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,进一步盘活资产,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,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,扶持做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。三是注重环境保护。聚力打造“蓝天碧水净土”,继续支持黑臭水体治理、饮用水源保护等环保项目,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确保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增长。
(五)突出机制创新,持续完善依法理财制度体系。认真查找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,打破惯性思维和习惯路径,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,推动管理出效益、改革提效率。一是花钱更讲绩效。在预算管理中深入贯彻“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覆盖”理念,让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,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。探索建立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,提高项目申报、资金拨付、资金监管水平。二是管钱更讲规范。规范程序管理,严把政府采购、财政评审、资产管理、非税票据、集中支付等关口,确保资金、资产安全。
(六)突出风险防控,持续守住“两条底线”。积极落实化债方案,坚决做到隐性债务不新增、借新还息不发生、“三保”资金不断链。一是控制增量。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,按照“停、缓、调、撤”四个一批的要求,继续压减超越财政承受能力的政府举债建设项目,严控隐性债务增量。二是化解总量。综合运用预算偿还、出让经营性国有资产、平台转型实体化运作、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,逐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。三是促进转型。通过资产资本注入、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制运行、做大做强,提高市场化运作和盈利能力。四是守住底线。完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,及时跟踪分析债务风险情况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同时,调整支出结构,压减基本建设支出,严控一般性支出,守住“三保”资金不断链的底线。
各位代表,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,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把握大势,高位谋划,科学理财、精准施策,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的决议,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为加快建成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努力奋斗!
第二部分
醴陵市2019年预算公开表格
一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表
二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表
三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本级支出表
四、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
五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
六、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
七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
八、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
九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表
十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表
十一、“三公”等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表
十二、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
十三、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